很多人對日本人的的收入很感興趣,那我們今天就聊一聊日本人的收入問題。
根據日本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日本人的平均收入約433萬日元,按照現在的匯率,合不到22萬;日本人年收入的中位數是399萬日元,合差不多20萬。
有朋友問,在日本,年薪40-50萬的話,是什麼收入水平。這個年薪,按照現在的匯率來算的話,大約是800萬-1000萬日元,這個收入在日本,要比平均收入高很多很多了,年輕人很難達到這個收入。
大家也知道,日本企業的傳統是年功序列制,雖然現在在淡化和破除,但可以說依然是根深蒂固。在日本人中,有一種「多少歲就拿多少月薪」的說法,雖然並不是完全準確,但確實大致反應了當今日本社會的薪金水平。
比如30歲的日本人正式員工,大體上可以拿到稅前30萬日元的月薪,再加上一般企業會有的一年2次的獎金,年收大約能達到480萬日元上下,也就是24萬RMB左右。
50歲的日本老職工,一般都會升職到至少課長的級別,很多會升職到部長級別,優秀的甚至會進入董事會,這部分人,平均月薪能達到稅前50萬日元左右,加上獎金的話,年薪能達到800萬日元上下,也就是人民幣40萬左右。
所以,在日本,能拿到年薪40-50萬的年輕日本人其實還是非常少的,能拿到這麼高收入的人,一般都要40歲以上,並且就職的一般也都是好企業,職位上還要有不錯的提升才可以。
不然的話,即使年過40歲,也很難拿到40萬以上的年薪。

在日本,新入職的正式員工工資有多少呢?
平均來看的話,其實真的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高,也就稅前20萬日元多點,相當於10000人民幣左右,公司新人的話,即使有獎金也是非常少的。所有企業混在一起平均,大約是稅前23萬日元,合約1萬1000左右。
所以,在日本,新入職的正式員工,年薪280萬日元上下,相當於人民幣近14萬左右。
當然,平均收入只代表社會平均水平,很多全國性的大型商社、IT等企業,新職員收入也可以達到400萬日元以上,相當於人民幣20萬左右。
如果是在偏遠一些的地方城市上入職,那平均工資又會降低不少。很多地方城市的新入職工資,也就稅前17-18萬日元左右,各種稅和保險扣完之後,到手可能也就13-15萬日元左右,相當於人民幣7000多塊錢。
如果考慮到日本的租房和物價總體上要比中國高不少的話,其實這些錢,真的也不算多。剛入職的年輕人的收入也就基本只夠生活,很難存得住錢,日子過得也不算充裕。
只有上了年紀、職位穩定,並不斷升職後的收入,才算是還不錯。在日本,大手企業、公務員這類安定收入還不錯的企業和單位,年紀越大,拿到的越多,到了後期,日子會過得比較滋潤。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1990年代,日本的平均年收就已經和現在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也就是說,日本已經30多年未曾漲過工資了。當時中國的平均收入大約只有當時日本的1/82。
上面講到的資料,是指在日本公司工作的正式員工的水平。而在日本,還存在著大量的派遣社員、臨時工,這部分人的收入,很難得到良好的保證,基本也不可能像正式員工一樣,隨著年齡的增加不斷上漲。
這部分日本人的年收入,還要低不少。

但是呢,日本畢竟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這個國家的國民收入的「底」,其實也不算低。
具體來說,就是哪怕你學歷低,或者不想努力,就想打打工混日子,比如做個收銀員、飯店點菜端盤子等工作,也可以養活自己。
比如,東京都地區,最低工資已經達到了一個小時1040日元左右,人民幣52塊。即使在經濟一般的偏遠點的地區,最低工資也達到了850日元一小時以上,也就是人民幣43塊錢左右。
這樣算一下的話,哪怕你是個社會廢柴,就想邋邋遢遢過日子,隨便打打工,一個月工資拿到10萬日元以上,也就是5000人民幣,還是比較輕鬆的。如果能多出勤,稍微努力下打工的話,1個月賺快1萬也不算非常辛苦。
但是這類人員的社會福利保障比起正式員工,還是要差不少,養活自己還不錯,但是要成家立業養家養孩子,還是很難,有一些也是混的比較慘。
那在日本,年薪多少才能算過上好日子呢?
這個問題其實很難有標準,也因人而異,但是剛入職的收入水準,肯定是過不上我們眼中的好日子的。
我認為,最少也得是35歲以上的正式員工,事業得到一定發展後的收入,才能算是還不錯。
比較不錯的大手企業的日本人穩重有進,大約40歲後的收入,我認為才可以說在日本能過得上比較充裕的生活,算是過上了好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