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siah Spackman和Yuri Pogrebinsky,來自奧克蘭西區。
乍一看,兩人大相徑庭。
一個黑色無袖T恤、小絨帽和紋身,狂野作風;一個西裝革履,商務派頭,有點操盤手那味。

但他們決定一起搞點事情,進軍紐西蘭正出現的一個特殊掙錢行業。
不過,這生意,有人看了拍手,有人看了搖頭……
醫用種植已合法
但警察管得很嚴
去年9月,兩人成立了Skyman,一家位於奧克蘭西區的小型醫用大麻初創公司。
顧名思義,目標當然是種植-銷售。
這事雖說現在合法,但從租倉庫、買設備到向衛生部申請許可證,紐西蘭各界也是重重把關。

大麻醫用在紐西蘭已經合法,但娛樂仍未合法。
所以,要想獲得種植許可,衛生部對其有嚴格的安全要求。
兩人的種植廠在奧克蘭西區,廠內所有監控攝像頭的位置都是隱秘的,每扇內門都用密碼鎖鎖住。
這並不是說種植廠會成為販毒分子的目標,但畢竟這是個特殊行業。

同時,建廠之初他們還被警方帶到了審訊室問詢了一番,不過好在最後還算順利。
畢竟,非法種植在紐西蘭不在少數,警方在過去一年就查獲價值9500萬紐幣的大麻。
主要目標是商業規模的種植及其背後的有組織犯罪集團,但也對小塊地種植發出了許多警告。


所以,雖然Skyman做的是合法生意,但紐西蘭警方還是嚴加看管。
從種子到肥料
海關、衛生部重重把關
現在,Skyman種植廠兩個房間裡有100株植株。
廠內配備加熱、澆水和LED照明系統,還必須得嚴格遵守衛生部的衛生條件。

別看現在如果你一進廠,植株長得不錯,但這是兩人用了大半年,花光了約20萬紐幣的全部身家才走到這一步。

大麻主要分為三種。

Sativa就是在紐西蘭經常見報的那種,警方和黑市重點狙擊對象,而兩人種植的則是Indica。
種植得先有種子,兩人不避諱最初的種子不是合規採購的事實,但隨後這些種子得到了衛生部的認證。
公司現在有兩株「母株」,可以剪下枝條來種植。

苗圃培育在室內進行,以水培的方式。

也就是說,植株長在水中而不是土裡。


並被供氧,在LED燈照明下生長。

用iPad操作照明系統
在被移入苗圃前,幼苗需要放在營養液中,並輔助以電風扇,讓其長得更堅挺。

肥料比如營養液也得靠進口,紐西蘭海關審核了3周才放行,足以見得政府對該行業的安全性的重視。
廠內的溫度、pH值也要控制好。

起始培養基也要選對。

水溝鑽洞,以便移植。


當然,種植過程中,他們也犯過一些最常見的菜鳥錯誤。
比如根部區域過度澆水或過度壓實,使得生長發育遲緩。

種植也有嚴苛的規則,作為安全銷燬的一部分,他們也必須確保植株無法被識別和恢復。

其實,直到今年4月,他們才獲得了衛生部的認證,開始種植。這距離建廠之初已超過半年。

在此之前,他們只能用辣椒種子做測試。

一切順利的話,幾釐米高的幼苗將在接下來13周內長成小樹、開花,直到最後進入收穫並晒乾的階段。

在各方重重把關下,一個小公司的創業才算開始了……
國內嚴格限制
出了國門放養
可以說,Skyman作為一家初創公司,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
但畢竟他們才起步,所以同行交流也十分重要。
他們會給其他想要自己種植的人傳授經驗。

同時,他們也會向蔬菜種植創業公司取取經。

Skyman也很快得到了政界人士的支持。
最近,綠黨議員Chlöe Swarbrick和工黨議員Phil Twyford都參觀了這家初創公司的基地。

Chloe Swarbrick是合法化背後重要推手

幸運的是,Skyman已經拿到了承購協議(行業訂單),每年可以管理四次收成,每次最多可獲得500公斤產品。
這一訂單超出了其早期的種植能力,但說明需求旺盛。
值得一提的是,種植公司必須簽訂承購協議,才能從衛生部獲得藥用大麻許可證。但一般來說,沒拿到許可證之前,協議又很難簽下來。
所以,這也是公司兩位創始人發現行業規定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

同時,兩人還發現另一件「奇葩事」。
他們計劃把部分植株出售給當地有執照的製造商,生產一系列藥用產品,從大麻油到噴霧劑甚至茶等等,其餘的將賣給有執照的出口商。
奇葩的點在於,雖然紐西蘭本地銷售嚴格限於藥用,並且必須由全科醫生開處方,但出口商可以將Skyman的產品賣到大麻合法用於醫療或娛樂用途的國家,比如美國部分州。
也就是說,政府在紐西蘭管得死死的,但出了國後就……
不過,這也可以看出,在行業還不穩定的情況下,政府的規則看似有點奇葩、混亂,但也旨在避免更大的潛在問題。
銀行、投資不看好
擔心洗錢風險
對Skyman來說,現在快種成功了,銷售渠道也找好了。
但有一件事,卻困擾著這家公司——銀行賬戶。
醫用大麻可用於治療疼痛、焦慮、睡眠障礙,甚至帕金森氏症或癲癇症。
儘管該行業已經合法化了3年,但7家銀行都拒絕為Skyman提供服務。
在紐西蘭開公司本來很簡單,但這一行業是個例外……
理由是銀行認為行業太新,沒有興趣涉足,並且懷疑可能有洗錢嫌疑。
直到不到兩週前,ASB才最終同意給公司一個活期賬戶。注意,這不是信用卡,不是透支工具,更不是商業融資,只是個戶頭。

同時,也沒有保險公司願意為其保駕護航。保險行業人士稱,目前沒有這個業務類型。
此外,該行業與比特幣有著相似的名聲,不被視為一個真正的行業。
投資行業人士表示,「我們不知道你的產品最終不會進入黑市或灰色市場,所以我們不能投資。」
紐西蘭投資者將其視為一種風險投資。
這也意味著,兩位創始人不得不打消尋找銀行貸款、投資基金的念頭。
他們的創業路,有人支持,但也有更多限制和質疑。
其實,遇到「刁難」的不止
Spackman
一家。
種植公司Ora Pharm稱,他們不得不找國外的保險公司投保。
另一家種植公司的董事Porou Tawhiwhirangi稱,最近他試圖以公司名義購買汽車都遇到了問題,只因名字中有那兩個字。
銀行、金融和保險公司發現,接受這類公司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在立法剛出臺時。
起底創始人背景
科技公司轉行者
也有人好奇,從政府到市場限制那麼多,為何他們想要種這玩意?
別看兩位創始人外貌看起來天差地別,實際上,他們有著相同的背景,早前為同一家科技公司工作。
從那時起,他們就計劃並夢想著創辦一家醫用大麻初創公司。
在此之前,兩人都過著普通的童年生活。
Spackman成長在紐西蘭,來自一個非常保守的基督徒(「非常反毒品」)家庭。

他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15歲開始就一直從事IT方面的工作。
他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來自一場車禍。因為一名肇事逃逸的司機,他從腳踏車上摔了下來,3個月無法走路 。
為了緩解疼痛,他開始從黑市購買相關產品,於是接觸到該行業。
Pogrebinsky來自烏克蘭, 16歲時隨母親移民紐西蘭。
看著自己曾經赤腳跑來跑去的地方,現在被摧毀並被炮擊而被遺忘,他很心痛,也一直很感激母親當年移民的決定。

兩人的創業也得到了部分家人的支持。
像Skyman這樣作為初創公司最新嶄露頭角者還是少數,所以近期也吸引了大量媒體的關注。
對標葡萄酒行業
政策支持下的藍海?
媒體在報道Skyman的故事中,都把該行業描述為一片「藍海」,競爭正越來越激烈。
現在紐西蘭已發出43張許可證,其中Cannasouth已經上市,Puro最近獲得了1300萬紐幣的政府撥款。
上個月,農業部長Damien O’Connor還訪問了位於南馬爾堡海岸Puro。

Puro於2020年12月開始種植商業醫用大麻,目前種植約5.1萬株,將在未來5年內供應超過10噸。
部長表示很自豪能夠支持該產業,並將其描述為追隨葡萄酒產業的成功腳步,後者現在出口價值已超過20億紐幣。
「現在是發展這個高價值產業的最佳時機,因為國際上的需求正在起飛,而紐西蘭正處於出口繁榮期。」

據預測,到2028年,紐西蘭醫用大麻市場價值將達2.372億美元。
相比之下,Skyman與這些明星企業還相差甚遠。

同時,他們也呼籲關注2個行業痛點,這使許多人難以獲得藥用大麻產品。
一是產品稀缺,供不應求導致價格居高不下。
另一個問題是「文化」問題,全科醫生不願為慢性疼痛或焦慮等疾病開藥,除了缺乏供應和教育外,主要是無緣無故留下的「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