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利休与丰臣秀吉的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千利休,是日本战国到安土桃山时代著名的茶人。他被认为是侘茶的完成者、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也因其巨大的成就和影响力而被人们尊称为“茶圣”。

天正十一年(1583),利休在丰臣秀吉举办的茶会上大放异彩,秀吉十分欣赏他的表现,并在之后将利休任命为自己的专属茶头。这时,他广为人知的名字还是他的法号“宗易”。

千利休

△ 千利休

天正十三年(1585),利休随秀吉参与正亲町天皇的茶会,在献茶之后,天皇赐他一号“利休”,意为“名利皆休”。赐号也意味着赐予利休居士身份(在家修行的修佛者),平民出身的自此便可出入宫中,觐见天皇。

利休的身份地位、世俗名望和茶道成就都在这期间飞速发展,逐渐接近辉煌的巅峰。他将珠光和绍鸥的思想进一步推进,将茶道中“侘寂”的范围从单纯的茶具扩大到了茶室的构造与装饰、点茶的技法,甚至茶会整体的氛围等。他摒弃当时流行的唐物,在茶会上多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具,如盐壶、陶碗,即便使用舶来品也是大量粗制的普通器皿,如吕宋壶、高丽茶碗等。

利休喜爱的乐茶碗

△ 利休喜爱的乐茶碗

在茶室设计上,利休主张达到“减无可减”的境界,完全舍弃一切奢华和非必要的物品,将侘茶的精神贯彻到极致。归根结底,比起用具,利休更注重茶道中精神上的专注与充实。在他看来,茶道不过是主客对坐、烧水点茶而已。他的茶室往往仅有二三叠大小,入口极其低窄,只有六七十厘米见方,使得来客必须躬身进去,若有武士到访,还须解下佩刀方能进入。

在利休看来,从明亮的外界进入一个昏暗的入口时,就仿佛面对着宇宙的入口,不论身份、地位、财富,来者是客,众生平等。且透过狭小的入口之后,来客面对不大的茶室也会有豁然之感。这小小的空间就是一个独立的宇宙,从弯下身子的那一刻起,就只有饮茶者和茶人,在这里全身心地浸没于禅茶之间。

曾有逸闻,利休让弟子打扫露地上堆积的落叶。但弟子清扫干净后,利休却又摇了摇一旁的枝丫,一时落叶纷纷。弟子不解,利休解释道:“你打扫得太干净了,这个时节,小道上该有落叶才是自然的趋势。

他将茶道拓展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建筑、陶器、书画、茶艺、环境、哲思等,无一不在表现他的美学意识。利休就在这样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中不断践行自己的侘茶理念,并且迎来了自己人生最光华璀璨的一年。

1587年,利休在秀吉的聚乐第建造了九间书院和一间只有一叠半大小(约2.4平方米)的茶室,将他的茶道理念和美学发挥到了极致。同年10月,丰臣秀吉为庆祝平定九州,在北野天满宫举办了日本有史以来最盛大的茶会——著名的“北野大茶汤”。而千利休,被任命为这次茶会的总主管。

茶会当天,不仅展示了秀吉珍藏的全部茶具,还在会场设置了800余个茶席,吸引了超过1000名茶众的参与。饮茶者不仅有公家武士,更多的是百姓平民。

在这场堪称辉煌的茶会之前,利休向天下放言:来吧,只要带一个碗就好。曾经由贵族专享的茶会如今广纳万民,利休那众生平等的理念和侘茶精神得到了最彻底的实现。从此,他名声大震,“天下第一茶先生”的美誉和他的侘茶名扬天下。

丰臣秀吉

△ 丰臣秀吉

这或许可以说是利休茶道生涯的巅峰,也是他与丰臣秀吉最后的“蜜月期”。好景不长,仅仅是在四年后,他就被秀吉命令切腹,死于聚乐第的茶室内,享年70岁。

利休的一生中,成就和悲剧都有秀吉的影子。两人关系亲密时,也不乏佳话。

《茶话指月集》记载,利休的茶室庭园中有一片漂亮的牵牛花,秀吉十分喜欢,向利休表示自己想前去赏花品茶。利休答应了,却在秀吉来之前将那一片牵牛花全部铲掉。

秀吉面对空荡荡的庭园颇为惊怒,却在进入茶室之后猝不及防地看见一朵鲜艳的牵牛花正开在瓶中,那种空山月出一般的美让他惊艳不已,也终于明白利休这种为留一朵毁一片的做法。利休坚持了自己的美学与茶道理念,秀吉也对此予以认可,结局皆大欢喜。

利休所做的刻有“圆城寺”铭文的一重切竹花瓶

△ 利休所做的刻有“圆城寺”铭文的一重切竹花瓶

秀吉对利休的重视程度远不止于此。他的弟弟丰臣秀长甚至对来访的大友宗麟表示过:公事找我,内事找利休。可以想见利休在秀吉手下是何等的地位。

但秀吉对利休的重用起于茶事却未终于茶事,应该说,从一开始这二人的理念和目的就已经背道而驰。秀吉,包括信长在内,最初着眼于利休,是希望将茶道垄断,使那些精美奢华的茶具和茶会成为一种奖励的手段,以维护统治。

这显然与利休的精神相悖。从秀吉打造的黄金茶室也可以看出,他本人的审美与利休的侘茶之道丝毫不符。加之利休曾在人前对他多有批评,矛盾日积月累,终于爆发。

后世复原的黄金茶室

△ 后世复原的黄金茶室

利休豁然赴死,留下遗偈:“人生七十,末路一喝,祖师与我皆由这慧剑解脱,如今我手提太刀,心无挂碍向天抛。”

后世曾有人感喟,利休的遗憾在于他作为茶人却过于靠近政治。事实是否如此尚且难以评判,但利休的一生却可以当得一声“大成”。作为侘茶的完成者,他创造了许多有形或无形的茶道文化并流传至今。他身后弟子众多,不仅有利休七哲,更有今日茶道中武者小路千家、表千家、里千家的“三千家”之分流。无论是哪一流派的茶席前,都不乏自利休起延绵了半世纪的闲寂枯淡的风雅之意。

Syuu、葛蓓蓓 / 撰文

meiki / 翻译 黄莉 / 编辑

本文节选自知日最新特集 《知日·日本茶道完全入门》